PO18 脸红心跳
PO18 脸红心跳 >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> 第582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82节

 

从松江乘坐铁路前往苏州,接着换乘马车才抵达了南京,如今出现已经要比过去好太多了,但是一向养尊处优的于宗远也累的不行。

等到了大都督府的时候,苏泽亲自在门口等待他。

“于兄!”

苏泽拉着于宗远就往门内走,于宗远本来还想着学着戏文,先给苏泽磕头来正一下“君臣名分”,但是被苏泽双手拉着,于宗远那些谄媚的话就卡在喉咙里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
于宗远首先见到了苏泽的儿子,他立刻从怀里掏出一个纯金的长命锁给苏泽的儿子戴上,又寒暄了两句之后,苏泽拉着他来到了后院。

苏泽的大都督府就是当年方望海在南京担任户部侍郎的时候的宅子。

那时候方望海在南京当官,苏泽在上海操办团练,就出钱帮着老丈人买了宅子。

只是那时候苏泽手头并不宽裕,所以这座宅子并不算大。

户部街周围本来就是明廷南京六部官员聚集的地方,如今东南高层也都围绕着苏泽的大都督府而住,这里的价格是寸土寸金。

曾经内阁也提议扩建大都督府,但是都被苏泽以扰民拒绝了。

前面是苏泽生活和办公的地方,过了后院是苏泽的工坊。

因为没有足够的地方,在研发了蒸汽机和玻璃之后,相关的设备都被搬到了天工书院,如今工坊中堆满了铜线和各种金属部件,因为工坊太过于狭窄,于宗远甚至都没有落脚的地方。

看到如此拥挤的工坊,于宗远说道:“大都督,我听说户部街也有一家宅子在出售,就让我买下来给大都督作为工坊吧?”

苏泽连忙说道:“多谢于兄了,我在天工书院也有一间工坊,这不是近些日子不愿意出门,才在家里鼓捣的吗?若是于兄要搬来南京住,尽可以买下那宅子,若是要买来送我,那就大可不必了,在我们东南行贿可是要入刑的,你可是当面行贿大都督!”

苏泽是开的玩笑,却听得于宗远心惊胆战。

做生意自然少不了和官府打交道,于宗远认为这是苏泽在敲打自己,连忙说道:“大都督府,草民记下了。”

苏泽拉着于宗远说道:“什么草民不草民的,于兄还是和以往一样,叫我汝霖好了。”

于宗远被苏泽拉着,却也不敢直呼苏泽的表字,两人来到了工坊中。

苏泽拿出一个奇怪的设备说道:“于兄,这是我最近制造的电机。”

苏泽开始摇动电机,只看到两根金属指针之间出现了蓝色的闪电。

这将于宗远吓的半死,差不多直接要对着苏泽跪下来了。

民间都说苏泽是仙人下凡,现在亲眼看到了苏泽召唤雷霆,于宗远更是万分的恐惧!

他仔细回想自己这些年来,有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,就连小时候做的坏事也一并忏悔了一遍。

苏泽无奈的看着快要跪下来的于宗远,心中不由的感慨,电磁学对于这个时代还是未免有些太先进了,他在天工书院中演示电磁发电的时候,那些天工书院的博士们也是这个反应。

靠着几次电磁学实验,苏泽的【电磁学】终于刷到lv10,他得到了一个蓝色被动技能。

【蓝色别动:电信号,获得蓝图“电报”,制作的电子设备等级+1】。

苏泽在工坊中努力了这半年,最后的成果就是两台电报机。

其实电报的原理并不复杂,就是通过电流高低作为信号,传递消息。

原理很简单,但是要实行起来却很难。

发射无线信号需要半导体的科技,以目前的工业水平还是无法制造的,所以苏泽准备研究的是有线电报。

通过导线相互连接的电报机,通过监听电流的高低来传输消息,再将消息还原成文字,这就是电报的原理。

苏泽的工坊后面拉出来的电线和内阁中电报房相连接,他敲打出来的信号可以迅速传到内阁中,而内阁的短消息也可以通过电报机传到苏泽的后院里。

内阁的大臣们对于这种机器的态度是,未来可期。

一台电报机的成本巨大,而大都督府和内阁之间找一个小吏传话也不过几分钟的时间,而且电报能够承载的信息很少,只能传递很简单的消息。

而在城市和城市之间假设电报线路了?这么长的线路要怎么铺设线路?内阁众人都觉得这不过是大都督的小玩具罢了。

在苏泽演示了电报之后,于宗远的眼睛却亮了。

“苏兄,这电报机的成本如何?”

苏泽说道:“电报机的制作成本不高,但是电报线的成本很高,还需要能够转译电报码的专业人员。”

“那如果在南京和杭州之间搭设电报线路,成本如何?”

苏泽想了想说道:“成本恐怕超乎想象,工部测算,就算是南京和苏州之间搭建电报,都要花费上万银元。”

这个数字就连于宗远都皱起眉头。

苏泽也皱眉,内阁众人当然知道电报这种能即时通讯的设备意味着什么,这甚至可以说是能改变一切的伟大发明。

但是什么事情都要讨论成本。

电报的电线需要使用铜线,为了防止信号干扰还需要包裹上绝缘材料,需要木杆子将电线架在空中。

修建一条南京到苏州的电报线路,成本上和修建一条公路差不多。

什么样的信息,能够值得如此高的传输成本呢?

军事消息?

前线打仗的时候不可能随时铺设电报线路,临时铺设的线路也很容易被切断,这个问题在稳定的无线电发明之前都没能解决。

如果没有连接各大城市的电报网络,那电报能够传递的消息有限。

而无法证明电报的价值,那就不会有人愿意投资建设覆盖全国的电报网络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